• 温医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 老年研究院“脑学前沿”第22期|重庆医科大学董志芳教授做专题分享
  • 作者:  编辑:王思瑶  来源:   浏览:; 时间:2025年08月28日 15:03
  • 2025年8月27日下午,重庆医科大学董志芳教授做客温州医科大学老年研究院,以“靶向APP代谢的阿尔茨海默病多肽药物开发”为题展开学术讲座。报告由我院副院长吴伊丽教授主持。

    董志芳教授长期致力于认知障碍相关脑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重庆市重点项目、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重庆市中青年医学卓越团队项目在内的多项重要课题。他在Neuron、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PNAS、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董教授曾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青”),并获得“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第四批)及“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等重要人才称号。其研究成果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

    董教授分享了团队近期的三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中存在APP蛋白K612位点乳酸化修饰(APP-K612la)水平下降,阻碍了APP经内体-溶酶体途径的降解。通过点突变或L-乳酸处理可增强该修饰,促进APP内吞和CD2AP介导的溶酶体降解,从而减少Aβ产生与沉积,改善模型小鼠的突触功能与认知。这表明APP乳酸化修饰在AD发病中具有关键作用。

    第二项工作揭示了BAG3分子通过与HSP70和BACE1形成复合物,抑制BACE1的泛素化及自噬-溶酶体降解,从而稳定BACE1、促进Aβ生成。基于此,团队开发出Tat-BACE1多肽药物,可竞争性结合BAG3,阻断其与BACE1相互作用,有效降低BACE1蛋白水平和Aβ生成,阐明了BAG3异常稳定BACE1在AD中的新机制。这项工作于今年5月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第三项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的研究发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的功能受损会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而上调MKP-1则表现出神经保护作用,能够减轻AD相关病理表型。这一发现提示,MKP-1可能作为治疗AD的一个潜在新靶点。

    在讨论环节中,董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他所展示的前沿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其创新的研究思路也为学生们的科研探索提供了宝贵启发。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我院与国内外优秀学者之间的学术对话,也进一步推动了我院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供稿:王思瑶

    审核:谭涛、赵东栋

Copyright ©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邮编:325035
浙ICP备12004924号 访问量统计:0021230202